各中小学、幼儿园:
冬春季为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高发期,为进一步强化一氧化碳安全教育,落实一氧化碳中毒防范措施,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,确保全区师生生命安全,现发布2023年第十四号预警——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通知。
一、认识一氧化碳
一氧化碳(化学式为CO),一种碳氧化合物,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、无臭、无味的气体,不易液化和固化。具有毒性,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,危害人体的脑、心、肝、肾、肺及其他组织,甚至电击样死亡,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 ppm(5分钟)。
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。凡含碳物质如煤、木材、液化石油气、天然气等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。直接使用桶、盆取暖;煤炉内压得过满,燃料燃烧不充分;烟囱堵塞或封闭不严;降雪、大风、浓雾和气温回升时,室外气压低及室内外温差小,烟气扩散受阻和倒灌;使用液化石油气、天然气热水器淋浴时,排气不畅等情况,都极易导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骤增,引发一氧化碳中毒。一般冬季早晨7-10时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时段;降雪、大风、浓雾和气温回升是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气象条件。
二、一氧化碳中毒表现
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患者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、暴露在环境中的时间以及自身健康状况有关,主要表现为各系统缺氧症状,中毒程度越严重,临床表现也越严重。接触一氧化碳后如出现头痛、头昏、心悸、恶心等症状,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,属于一般接触反应。轻度中毒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10%~20%之间,出现剧烈的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眼花、四肢无力、嗜睡、烦躁、步态不稳、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(如意识模糊、朦胧状态)等症状,但无昏迷。此时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,吸入新鲜空气,症状可迅速缓解,并逐渐完全恢复。中度中毒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30%~40%之间,出现反应迟钝,除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乏力、嗜睡等外,可出现面色潮红,口唇呈樱红色,脉搏增快,多汗、昏迷,瞳孔对光反射、角膜反射及腱反射迟钝,呼吸、血压可发生改变,中毒初期虽然意识清楚,但已无自救能力,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。此时如能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,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。重度中毒者多已神志不清,牙关紧闭,全身抽动,大小便失禁,面色口唇现樱红色,呼吸、脉搏增快,血压上升,心律不齐,肺部有啰音,体温可能上升。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,脉细弱,不规则呼吸,血压下降,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,此时生命垂危,死亡率高。
三、一氧化碳中毒主要病因
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患者暴露于一氧化碳环境中,吸入过多一氧化碳导致中毒。主要为居家生活中未正确使用取暖炉具、煤气泄漏、居室通风不良等导致的意外中毒,也包括生产环节中煤矿瓦斯爆炸、维修燃煤锅炉排风系统设备未按操作规范进行等。
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主要有:燃气燃烧时,如果氧气(空气)不足,燃烧不充分,就会产生一氧化碳,并随烟气一起排出;使用燃气热水器、燃气灶时间太长,门窗紧闭通风不良,空气不足,燃气燃烧不充分,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,导致中毒;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,或未安装烟道,热水器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在浴室或房间室内;热水器烟道安装不规范,与热水器接口处连接不严密或者有裂缝,不能将烟气有效排放到室外;烟道室外部分管道安装不规范或者没有防风帽,致使大风天气时,烟气倒灌进室内;在密闭空间使用木炭取暖,吃炭火锅、点炭火盆;开车时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;在车窗密闭、开着空调的车内睡觉等。
四、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措施
一氧化碳中毒应以预防为主,应认真做好预防措施:
(一)室内使用煤炉、炭火等取暖设备时,煤炭要烧尽,不要闷盖,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(二)煤炉、炭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、易爆、易挥发的有毒物质,不要直接放在卧室。
(三)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、质量合格的燃气、煤气灶具、热水器,须请专业人员安装,经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;千万不要将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卫生间里面,不要私自更改燃气、煤气管道设施。
(四)使用燃气、煤气热水器时,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,洗浴时间切勿过长,使用完要检查热水器是否完全关闭。
(五)使用燃气、煤气灶具时,切记人勿远离,严防溢锅将灶火浇灭,导致燃气、煤气溢出,使用完要检查灶具是否完全关闭。
(六)定期对燃气(煤气)灶具、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以及燃气(煤气)管道进行检查,如发现有老化、破损、锈蚀、漏气或关闭不严等问题时,应及时更换和维修。
(七)不要在室内、车库、地下室等场所使用小型油、汽发电机,要在室外使用并远离门窗、通风和排气装置。
(八)车辆停放在车库、地下室时,不要让汽车引擎长时间持续运转;车在停驶时,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,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、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;定期检测汽车的排气系统,防止排气系统一氧化碳泄漏。
(九)有条件的情况下,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。
五、一氧化碳中毒后应急措施
(一)自救。当出现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乏力、嗜睡等轻度中毒症状时,要设法离开现场,呼吸新鲜空气,并呼叫他人速来相助。若全身乏力不能站立,可在地上匍匐爬行,迅速逃生,并尽快就医。
(二)他救。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者,救助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入室内,立即打开门窗通风,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,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。同时呼叫救护车,及时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。如病人已昏迷,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,以防窒息;如有呕吐,应及时清理口鼻内的分泌物;如有窒息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;如发现是燃气泄漏,应立即关闭灶具开关,切勿开关电器和使用明火,以免引起爆炸。注意切勿在一氧化碳外溢的场所打电话。
六、一氧化碳认识误区
并不是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,凡属含碳物质如汽油、煤油、煤、木炭等的不完全燃烧,均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;并不是室内没有煤烟就不会发生中毒,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,一氧化碳中毒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;家中取暖,并不是用湿煤封火就不会中毒,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,且水和煤气在高温下容易形成水煤气混合气,增加中毒风险;并不是门窗上有缝隙就不会中毒,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小,如果门窗缝隙的位置较低,一氧化碳也不易排出;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不是抢救过来就没事了,一氧化碳中毒可能造成中枢神经后遗症,一定要坚持后续治疗,不要留下后遗症。
七、做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教育
各学校(幼儿园)要切实提高防范意识,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量,切实加强对师生的一氧化碳专题安全教育,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,充分利用校园LED电子屏、校园专栏、国旗下讲话、主题班会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、黑板报、知识竞赛、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师生、家长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,普及预防和救助知识,增强广大师生、家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,最大限度地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。
八、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城镇燃气安全生产责任
各学校(幼儿园)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“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,加强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安全监管”等要求,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,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,全方位守牢安全底线。各学校(幼儿园)要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定期开展安全自查,主动消除隐患,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
九、认真举一反三抓牢今冬明春安全防范工作
各学校(幼儿园)要针对今冬明春安全生产特点,结合本校(园)实际,强化安全风险分析研判,及时关注、会商和提前发布低温、雨雪、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。要持续加大重要时段安全监管力度,突出校内学生宿舍、教师宿舍、教学楼、食堂等人口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检查工作。要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隐患,逐项明确责任单位、责任人、整改目标、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,严防因整改不及时而引发事故,坚决确保全区师生的生命安全。
来源:达川区教科局
( 编辑:陈泓静 校对:吴发明 审核:潘广东 终审:杨 勇)